从肯尼亚回到家已经几天了,但心还在马赛马拉草原,乱糟糟的行李堆在一边还没有整理完,房间内还弥漫着金合欢树下淡雅而清爽的青草香;说话时空气中还散发出淡淡的雄狮猎食的血腥味;帽子上尚未清理的尘土痕迹还依稀可见;马丁靴底下残留的牛粪和泥土还未冲刷干净。夜深人静时,开始回味那东非草原清澈透亮的蓝天,那伸手可摘的白云,那弯延曲折的马拉河,那数以万计的火烈鸟,那遍地成群的牛羚,那奔跑如风的猎豹,那雄悍英武的狮子;开始回味那东非草原上渡过的日日夜夜,在数以万张的图片里去探寻在马赛马拉大草原自己留下的足迹......。
背起行囊向着东非草原进发
2019年8月我跟随游侠客摄影团走进了肯尼亚。8月8日从上海出发经广州,9日凌晨乘南航CZ633航班从广州直飞内罗毕,肯尼亚当地时间早晨5点多到达内罗毕。因为肯尼亚工作效率与国内相比,相对来讲比较低,出关比较慢,办完出关手续,取完行李已经7点多快8点了。大家一行17人,加上游侠客摄影领队钱小哆和肯尼亚地接社李导共19人,分乘5部九座改装的面包车,直奔肯尼亚之行第一站-----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肯尼亚十二天的行程安排:
第一天08/08上海集合,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
第二天08/09广州白云/内罗毕内罗毕/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午餐后下午15:00---18:00在公园巡游拍摄
夜宿安博塞利
第三天08/10安博塞利/纳瓦沙湖保护区午餐后坐船游览漂亮的纳瓦沙湖夜宿纳瓦沙
第四天08/11纳瓦沙湖/博高利亚湖午餐后前往博高利亚湖拍摄火烈鸟夜宿博高利亚
第五天08/12博高利亚湖/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午餐后下午15:00---18:00在公园巡游拍摄
夜宿马赛马拉
第六天08/13清晨5点半出发乘坐热气球,享受一次别样的探险之旅,在野外营地自助早餐后继续在保护区内巡游
拍摄,午餐打包野外用餐拍摄时间:08:00---18:00夜宿马赛马拉
第七天08/14清晨6点乘车出发,拍摄日出完在野外打包早餐后,继续在保护区内巡游拍摄,10:30返回酒店,
午餐后休息,下午15:30---18:30继续在保护区内巡游拍摄,拍完日落返回夜宿马赛马拉
第八天08/15早餐后8点乘车出发,在马拉河守猎拍摄角马斑马渡河野外午餐后下午走访马赛人村落,拍摄人文
夜宿马赛马拉
第九天08/16早餐后在马赛马拉机场乘坐包机返回内罗毕中式午餐后参观当地集市或购物商场车内外观肯雅塔
国际会议中心外景晚上烤肉餐厅享用非洲“百兽宴”夜宿内罗毕
第十天08/17早餐后前往内罗毕长颈鹿公园游览中式午餐后下午逛内罗毕商场超市购物夜宿内罗毕
第十一天08/18早餐后前往内罗毕机场乘坐南航CZ6044航班直飞长沙夜宿飞机上
第十二天08/19早晨6点多到长沙尔后各自返回所在地结束行程




晨曦中的安博塞利
安博塞利是本次肯尼亚之旅第一站,安博塞利坐落于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交界处的边境城市,距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大概250公里。从内罗毕机场驱车近五个小时,终于抵达坐落于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附近的酒店,酒店以建在乞力马扎罗山下广袤草原中的茅草屋与帐篷房为特点,充满原始野趣。
清晨在乞力马扎罗山下观赏日出与朝霞,日间聆听自然界空灵的鸟鸣,午后在花丛环绕的泳池嬉水乘凉,夜晚在明朗的苍穹下坐观星斗,都自有一番乐趣与诗意。






清晨在酒店门口便能看到这样这般美景——被誉为“非洲脊梁”的乞力马扎罗山泛着素净的紫灰色,在不远处宁静地矗立;山腰云雾缭绕,山顶白雪皑皑,与湛蓝天空上漂浮的白云遥相呼应、相映成趣。路边山花烂漫,在低角度的阳光照射下,清爽自然、竞相开放;偶尔渠道了马赛人驱赶的骨瘦如柴的牛群,一动一静,更突显出安博塞利自然景观的浑然天成与绝美壮观秀丽。


安博塞利日出












安博塞利又称“大象的乐园”,在方圆不足4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内,存活着上千头大大小小的非洲象,景象蔚为壮观。
成年非洲 雄象高于3.5米,最高更可达4.1米。体重约为4至5吨,最重记录有10吨。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千克重。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呈二态性。非洲象属的耳朵很大,上下可长达1.5米。大象的耳朵可以散发热量,维持身体凉爽,有时非洲国内温度高,非洲象需要大耳朵散热。大象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喜欢将水吸入象鼻,然后喷到全身。之后,它们常常会给皮肤喷上一层具备保护用途的泥土。大象长长的鼻子不只可用来闻味、呼吸、吹号、喝水,还可以用来抓东西,特别是美餐。单单象鼻就有大约10万块肌肉。 非洲 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很敏锐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
非洲象喜欢群居,一般20-30只集成一个家族群。 非洲象行走时步子迈得非常大,为了采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大迁徙时总是还要穿过溪流、湖泊、沼泽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极有耐性的漫长的寻食旅游。
非洲象在草原上战无不胜,但大多用温和的方法与其他动物角逐。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大概伤害其他动物。虽然非洲象的成体不惧怕任何动物的进攻威胁,但幼仔却无力抵挡狮、鬣狗、野狗与秃鹫之类的袭击。
大象体型庞大,憨厚可爱,常常成群结队出现,有时还能看到一家三口乐其融融。也会遇见单独行动的大象。遇见大家汽车毫不惧怕,横穿马路时不慌不慢,大摇大摆,湖边嬉水,玩得不容易乐乎。














非洲象群在巍峨的乞力马扎罗山下悠然进食、极尽天伦之乐。


在安博塞利也能看见少量的角马








非洲白色水牛


斑马(英文名字:zebra),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因身上有起保护用途的斑纹而得名。没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独一无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任何两头一模一样。斑马为 非洲 特产。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去草以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一般结成由一头成年雄性为首的10-12头小群生活,有时牛羚、狷羚、黑斑羚、鸵鸟等其它动物混群。食物短缺是可形成大群迁徙。
斑马在 非洲 太多,在野生保护区内成群结队,在保护区外也是常常能看到。所以从城区去往景区的沿途都会看到斑马影子。










在安博塞利还可以看到少量的火烈鸟。相传火烈鸟在南焰山用天火将我们的羽毛点燃,然后将火种带回楼兰古国,在天翼山化成灰烬,象征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酣畅淋漓的生活方法。
火烈鸟一直几只几只并排走着,一大片的火烈鸟形成了好几只队伍,有粉红鲜明的,也有淡粉色的,还有白色的。矫健的身材,仿佛象征着高贵的血统。










在天高地远、绝美天然的环境中游猎1日,身心亦充盈着静谧和愉悦。在这里,动物是自然界的主人,而作为人类的大家只不过匆匆过客。短短1日,如白驹过隙;太阳已西斜,夜幕渐渐即将来临在非洲这片辽远的大地上。乘坐敞篷的改装车在非洲草原上快速疾驰,车尾扬起尘土飞扬,我站起身将镜头伸出天窗,遥望迷人的夕阳,携带眷恋和不舍离开。






景色宜人的纳瓦沙湖
大家第二站是去纳瓦沙湖。纳瓦沙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西北方约90公里处,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之内。该湖由断层陷落而成,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最深处20米,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
纳瓦沙湖是肯尼亚最好看的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唯一的淡水湖。湖边有大片纸莎草沼泽,湖畔设有"乡村会所"。湖水微带碱性,但可以饮用。湖中产鲈鱼和非洲鲫鱼,有河马和各种水禽,其中能赏析到鱼鹰捕鱼并拍下是比较难得的,乘坐当地人的小游船可以游览一部分水鸟最多的湖区,还能看到一群河马泡在水里,为了给游客赏析到鱼鹰,船夫会吹响口哨,然后扔下一条小鱼,假如鱼鹰注意到了,它会非常快的从树上急降下来飞到湖面衔起鱼,而后飞回树上吃,鱼鹰出动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非常难拍到非常棒的照片。




非洲鱼鹰也称非洲雕












纳瓦沙湖是河马与水鸟的天下,大家在游艇上可以看到湖中的河马半潜在湖水之中,偶尔会露出两只双眼和硕大的鼻孔,非常惬意地闭目养神。假如看到有陌生人侵入其领地,河马会张开大嘴打一个哈欠,告诫他们,离它远点,不然就会暴怒发狂,朝入侵者发起攻击。河马虽然是食草动物,却凶猛无比,在纳瓦湖中,基本没天敌。
当夜幕即将来临,在水中浸泡了一天的河马,就会偷偷溜上岸,跑到河边宾馆的附近大快朵颐。














走近湖边,弱凉的空气中浸透着浅浅的鸟与其它动物粪便的味道,映入眼帘的高大合欢树、走道两边挂满露珠的嫩绿小草、披上了丝柔轻纱的湖面、远处山峦叠嶂,水中枯萎的合欢树上、水里、岸上栖息着各种鸟儿,看上去有的沧桑但那样宁静安详!


有些鸟类是首次见到,不了解是什么鸟?




























纳瓦沙湖中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当地人爬在湖中的合欢枯树残根上垂钓,这已成为纳瓦沙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湖中有一座新月形的小岛,是私人设立的动物保护区。
船行驶一段后,登上湖边小岛,踩着绿色的青草地和动物粪便,有点像软软不平的地毯,近距离无障碍与岛上野生动物接触,这也是此次肯尼亚之行唯一的一次。


























火烈鸟的栖息地--博高利亚湖
博高利亚坐落于肯尼亚裂谷带边缘,是碳酸钙湖,而不是淡水湖,面积约有30平方公里,近几年,因为天气变化雨水多,纳库鲁水过丰,大量的火烈鸟迁到了博高利亚,博高里亚湖内的火烈鸟因此超越了更著名的纳库鲁湖,成为肯尼亚火烈鸟数目最多的湖泊,也成为观看火烈鸟最好的地方。










火烈鸟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颈长而曲(有点类似家鹅),翅大小适中,尾短,两条红色的美腿悠然挺立。




















其实刚新生火烈鸟小绒毛是灰色的,看起来完全跟它的爸爸妈妈是两个样子。当它们日渐长大后,就会跟随爸爸妈妈长期食用湖里的小虾与水藻,而这类食物中含有一种叫做类胡萝卜素的物质,当类胡萝卜素进入火烈鸟的体内后,肝脏分泌的一种酶又与之反应,随后被分解出的红色分子便会被脂肪吸收,从而存储在它们的翅膀与腿等部位,日渐地它是愈加红,最后变成了十分讨人喜欢的红颜色了。




















园中之冠---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在肯尼亚海量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可以称得上是"园中之冠"。这是个特殊的国家公园,由于这个公园横跨了肯尼亚和其邻国坦桑尼亚两个国家,总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公里。其中肯尼亚境内有1500平方公里,坦桑尼亚占地2500平方公里。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出名,在于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它由绿荫繁盛的林地、开阔的平原、茂密的河岸森林构成,一共拥有450种鸟类、95种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哺乳动物之家。这里有着动物类型最多、色彩最浓厚的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奇妙的和谐相处。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不少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最多应该是角马(属名:ConnochaetesZimmermann),也叫牛羚,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牛,长得牛头、马面、羊须。头粗大而且肩宽,非常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角马个头硕大,体重可达270公斤,一般寿命都在15到20年左右。






















斑马(英文名字:zebra):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因身上有起保护用途的斑纹而得名。没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独一无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任何两头一模一样。
















长颈鹿(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是一种成长在 非洲 的反刍偶蹄动物。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体重约700千克,新生幼仔就有1.5米高。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越29年。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amphibius)是 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区域,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夜间上岸觅食植物,寿命30-40年。










河马交配




非洲野水牛是几种非洲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其他是大象、黑犀牛、河马和鳄鱼),是攻击性最强和脾气最暴躁的物种,亦是非洲伤人最多的动物之一。








非洲象在每一个景区都能看到。






瞪羚属(Gazelle)是羚羊亚科的一属。之所以叫瞪羚,是由于它两只双眼特别大,眼球向外凸起,看着就像瞪着眼一样。












斑鬣狗


秃鹫


黑背豺


獴獴科动物的通称,是一些长身、长尾而四肢短的动物,它们以吃蛇为主,也猎食蛙、鱼、鸟、鼠、蟹、蜥蜴、昆虫及其他小哺乳动物。獴是蛇的天敌,它们不只有与蛇搏斗的本领,而且自己也具备对毒液的抵抗力




非洲鳄鱼






弱肉强食---追逐猛兽猎食的踪迹
在东非大草原,天天都在上演觅食、厮杀、追逐、繁衍......平常只能在荧屏看到的那一幕幕,目前在你眼前真实上演,感到又温馨、又残酷......
车子在大草原上奔来、突去,目的就是要追逐那些狮子、豹子,而最期望看到的是这类猛兽猎食的场面。而每当碰到这种场景,围观的大家看上去对受害者发出同情的感慨,但骨子里实质是对征服者的崇敬。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地球上,弱肉强食是不变的自然法则,人与人之间不也是同样的吗?
在当地开车司机们中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假如哪辆车子发现了那些特殊而稀有的动物,就会立刻通过对讲机将大伙招呼过来,这样不会让大多的旅游者失望而回,换言之让旅游者有了更多一睹它们的机会!
到达马赛马拉的第一天,司机通过对讲机了解了有几头猎豹出没,大家几辆车就一哄而上赶了过去。








猎豹(学名:Acinonyxjubatus):是猫科属的一种动物。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猎豹为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各种羚羊,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










在马赛马拉的第二天巡游又发现了资金豹。
资金豹,猫科动物,体态似虎,但只有虎的1\3大,为中型食肉兽类,也被叫做"花豹"。肩高约0.7至0.9米,体长约1.5至2.4米,仅尾长就60厘米。体重60-100公斤。豹的颜色鲜艳,密布很多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和金黄色的毛皮,腹面白色,杂有黑色斑点。










一般狮子、豹子会在凌晨和旁晚捕猎和猎食,每年7-9月是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的季节,这个时候的猛兽从来不缺猎物,所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前这类猛兽基本上饱餐后都在草丛中酣睡。
在马赛马拉的第三天早晨,大家一大早就出发拍日出,路上司机通过对讲机获悉有一头雄狮在猎食疣猪,汽车立即抄近路涉水渡过马拉河,赶往现场,一头雄狮正在猎食早餐。














雄狮饱食后又将剩余的战利品带走掩埋起来。
辛巴就如此带走了蓬蓬......




在马赛马拉的第二天清晨乘坐热气球上拍到几头母狮在猎食。








狮子交配










白天大多数狮子和其他猛兽都在草丛中酣睡。








天国之渡---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的重头戏
在马赛马拉,每年都会上演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奇观,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动物大迁徙。届时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上千万只火烈鸟,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南面的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它们逃过沼泽地带的大鳄鱼、逃过深深隐蔽在草丛中的凶猛的狮子和花豹,前仆后继,横河外贸,进入北方的新天地。大家将此大迁徙比喻成“天国之渡”。
据当地人说今年的大迁徙提前了,所以大家在马赛马拉巡游了几天,只遇见几次数目不多的角马和斑马渡河。


























马赛马拉漂亮的日出日落
英国摄影师PaulGoldstei在马赛马拉喜欢在日出日落时分,用长焦镜头拍摄广阔天空和动物的剪影,将天空、环境和野生动物都囊括在画面之中。PaulGoldstein在拍摄这类作品前先拟定详细的计划,他每次非常早起床筹备,等待早晨的光线和蒸发上升的雾气,或者在日落前等待一段时间,捕捉最漂亮的光线进行拍摄。
大家在马赛马拉三天半时间,拍了两次日出两次日落,虽然没捕捉到最漂亮的光线和拍到漂亮的画面,但已经赏析和感觉到马赛马拉日出日落的惊艳。




























大家除去坐传统的面包车游览以外,还可以乘坐热气球升空,在高空中鸟瞰大草原和繁多的动物群。晨曦下,热气球升天,脚下的大地就一点点地变小,草原也由此染成了金黄色。动物、热气球与非洲大草原就变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壮美油画。


























马赛马拉的马赛人
在马赛马拉的第四天,大家走访了酒店附近的一个马赛村,这个村住有30几户马赛人。
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目前依旧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马赛人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规范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龄划分等级。从事游牧,牧场为公共所有,牲畜是家族,按父系继承。马赛人风靡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发编成小辫,年轻妇女剃光头。
大家进村时,该村酋长的儿子带领全村男士和女人给大家跳马赛人的舞蹈,根据马赛人的风俗欢迎远方来的客人。他们还表演跳高。据了解,假如几个男子追求一个女生,他们其中哪个跳得高,哪个将娶女生为妻。


马赛人的装束非常显眼,男性批"束卡",事实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这种衣着非常像一团火,这正是他们所要达到的成效,在野兽遍布的大草原上,如此"一团火"能有效地驱赶野兽。马赛人女人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她们的耳朵非常大,有些大耳垂肩,马赛女生生下来就扎耳朵眼,将来渐渐加强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愈加大。马赛人大多数都缺少两个门牙下齿,这是从小拔掉的,为得是灌药便捷。当然,那些前卫的年轻人们已经开始抛弃很多风俗,假如你看到梳着马尾辫的马赛女孩,请勿惊讶。除此之外,马赛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或长矛用于防身、赶牛。因为长期形成了习惯,即便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了解这是政府特许,别的人是绝对不能如此做的。












马赛人的房子是用树枝和牛粪搭建的,一进村就闻到的“异味”是牛粪味。牛在马赛人的社会中饰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马赛人觉得牛是神的赐予,他们鄙视农耕生活。传统的马赛人没资金观念,牛是他们的主要财产。




马赛村老人、妇女、儿童








有一户人家可以让大家参观。房屋实在太小,没电灯没光线,伸手不见五指,我就用手机照明,进来后他就拉我坐在床上,他介绍这就是他与老婆睡的床铺,对面的床是孩子的。中间就是厨房、餐厅加客厅了。生活的简陋几乎到了极致,让人很难想象。
钻木取火以前只不过在书本上看到过,这次在肯尼亚真的看到马赛人钻木取火的表演。目前可能也只有马赛人还保留了这种原始的方法。钻木取火是依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这是他们自己开的手工艺小产品市场






这是马赛马拉小机场马赛人开的机场“免税店”。










下面这类在其他公园门口拍的马赛人在兜售小工艺品






























行车路上的随拍




























肯尼亚动物大迁徙巡猎有感
我是老游侠了,今年是第四次跟着游侠客摄影团。这次肯尼亚动物大迁徙巡猎感触最深。
肯尼亚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原始神秘的人文风情、活力十足的万物生灵,不论是天空,还是陆地,所有的所有都有是他们的名字和故事。
肯尼亚坐落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这里不只有辉煌壮观的东非大裂谷,还能远眺“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更有各种珍贵动物遍野,甚至曾挖掘出250多万年前的人类头骨,被誉为“人类的摇篮”,大家的祖先应该也在这里。大家白天在旷野上看动物迁徙,远眺乞力马扎罗山;夜晚推开房子的窗户,听百兽齐鸣,仰望漫天星辰……
肯尼亚,有太多迷人的地方值得大家为之起程出游。游侠客就为大家安排了这么一次叫人刻骨铭心的真的旅游。
感触有4、一是线路设计科学。从肯尼亚动物大迁徙线路安排上来看,游侠客是动了肯定心思的。肯尼亚有六大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次大家去了四个: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纳瓦沙湖保护区、博高利亚湖保护区和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还有纳库鲁湖保护区和阿布达尔国家公园没去,今年肯尼亚因为雨水多,导致纳库鲁湖水位上升,湖水含盐量降低,螺旋藻密度减小,火烈鸟选择逃离纳库鲁湖,前往更适合它们存活的博格利亚等湖泊;阿布达尔国家公园以树顶酒店世界闻名,因此去此公园主要观看过去英国女王住过的酒店。大家到达内罗毕的第一天就去了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下面几天去了纳瓦沙湖、博高利亚湖,最后去了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我感觉如此安排线路比较科学,不少旅游团安排是六大公园都去,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先去,时间一般一天半,尔后再去其他几个公园,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所以看的野生动物不多。而游侠客摄影团主如果为了拍摄动物而去,所以将重头戏放在马赛马拉,在马赛马拉住了四个晚上,从而将猎游内容大大提高,保证了团员们拍摄到非洲五霸和“天国之渡”的几率。
二是食宿安排舒适。这次肯尼亚之行共12天9个晚上,安博塞利、纳瓦沙、博高利亚各住一晚,马赛马拉住四晚,内罗毕住2晚,基本上都是住在公园内中心和市区中心,出去拍摄坐车时间非常短,给拍摄争取了时间,住宿酒店也非常干净非常舒适非常安全,在纳瓦沙湖边住宿因为大家迟了一点到,床位被酒店卖了(在非洲出现这种事情是非常正常的),重新安排的酒店住宿也很好,第二天清晨还安排酒店员工带大家在酒店范围内和纳瓦沙湖边进行徒步巡游几率,拍摄一些如长颈鹿、斑马之类的野生动物。这次行程中的1日三餐都是由酒店提供,无需额外付钱。酒店本身大部分都是自助餐,像国内星级酒店的自助餐。早餐一般有茶、咖啡、牛奶、色拉、面包、蛋糕、肉肠、肉饼、煎蛋、水果等等;午餐和晚餐则愈加丰盛,有各种汤、蔬菜、猪、牛、羊、鱼肉、米饭、水果和甜品等等,绝对能保证你吃饱吃好。用餐时间一般早餐6:00点就有了,中式快餐一般是12:00开始,晚餐大多19:00或19:30开始。有的行程早晨要一大早出去拍日出,或者需要全天在保护区内游猎拍摄,就由酒店提供野餐盒的早餐或午餐在野外吃。野餐盒的规范配置一般是盒装饮料、酸奶、煮鸡蛋、鸡肉、三明治、面包、水果和矿泉水。在马赛马拉的第二天清晨,大家乘坐完热气球早餐是由热气球公司提供,在他们的露营地吃自助早餐,也非常丰盛。
三是汽车宽敞安全。肯尼亚动物大迁徙一般不需要中巴大巴车,主要以9座改装的面包车和越野车为主,两种车租车款价格差距较大,游侠客租用的是9座面包车,车上无空调设施,车可以开顶拍摄。租车比较贵,所以旅游团一般安排是6人/车,大家是19人(包含团员和摄影领队和地接社导游)安排了5部车,每车4人,为大伙察看猎捕获得更大的挪移空间,让拍摄愈加享受。肯尼亚路况较差,经过雨水后,坑坑洼洼愈加多,坐在车上一路摇摇晃晃,摇的你眼花缭乱。所以地接社安排了富有十几、二十年经验的司机开车,天天都能在保证安全的首要条件下按时甚至提前赶到下一个景点,也保证了拍摄的时间。
四是领队服务到位。大家这次肯尼亚之行有两个领队,一个是游侠客的摄影领队美女钱小哆,我参加游侠客摄影游以来,首次遇见女人摄影领队,以往只不过在游侠客网站领队风采中看过她的介绍和拍的片,这次接触后感觉真的非常认可。她做事认真负责,不只摄影技术全方位,而且拍出来的片主题明确,构图科学,画面简洁,在这次拍摄动物中指导比较到位,还专门讲课介绍了摄影后期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有那位东北小伙子地导小李,对肯尼亚文化与野生动物的认知,可谓之肯尼亚“什么都懂”,做事也非常认真细致。有了出色的领队和地导,让大家此次肯尼亚旅游摄影十分愉快,大伙相处甚是愉快,也由于他们,游侠客得到了大伙的更大的认同,使大家感觉到游侠客主张的“真的的旅游”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一直跟着游侠客的原因。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国内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这里绿色葱郁,宛若一副旖丽的田园风景画,空气中还弥漫着清爽而携带湿润的泥草味。拍摄是看不出断裂带的。


肯尼亚境内----划分南北半球的赤道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地球外径最大的地方,离太阳近期,所以也是最热的地方,且日照时间长。没来非洲之前,相像可以看到赤道线,这个地方肯定像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有明显的标志不说,肯定有一个景点建筑。网上看到的那些牌子是一个不够合法的地方。不是真的的纪念点。没想到,我看到的,比网上看到的还简单。


经过赤道从南半球又回到北半球时,当地人做了个实验(看下面视频),在北半球水下沉(好象冲马桶)水是顺时针转;当中一段不动是在赤道线上,水下沉不动;后面一段是在南半球,水下沉是逆时针转。
马赛马拉住的酒店


热气球公司露营地












肯尼亚路况较差,经过雨水后,坑坑洼洼愈加多,坐在车上一路摇摇晃晃,摇的你眼花缭乱










经过几天的旅途的奔波,大伙比较疲劳,游侠客在行程中安排大伙坐包机从马赛马拉返回内罗毕,大件行李用2部车从马赛马拉送到内罗毕大家住的酒店。






我爱东非广袤无际草原。此次肯尼亚之旅虽然我没看到大量角马、斑马在“天国之渡”过马拉河的滚滚洪流;没看到稀少的犀牛。但,我看到了宁静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晨曦划下的橘色光痕;看到了赤道骄阳染映的火红晚霞;看到了寂静夜空挂满天穹的闪闪繁星;看到了浩荡角马斑马群碾过大地泛起的滚滚黄尘;看到了敏捷俊秀的草原闪电猎豹好看的斑影;看到了草原之王狮子猎食弱肉强食的情景;看到了宛如繁星般点缀在草地上大量大象、水牛、长颈鹿、羚羊、牛羚,还有那些大家不了解名字的飞鸟······,我满足了!
“满足者仙境,不满足者凡境”。
注:以上有的集体照和野外露营休息照片是领队和摄友拍摄提供的,在此表示感谢!